热烈祝贺王轶、周光权、刘艳红等法学教授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来自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等国家部委所属单位和全国各省的411人入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起,会同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的重大人才工程。重点选拔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入选标准高、难度大。
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名单共有411人,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55人,工信部高校10人,中科院系统40人,解放军系统36人,其余来自全国各省和其他部委和国有企业。入选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各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等。其中自然科学领域入选者很多都曾获得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重量级荣誉。
高校中,入选人数最多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南昌大学,各有4人入选。其他入选人数较多的高校还包括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江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
其中法学教授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轶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周光权教授、东南大学法学院的刘艳红教授,由于我们编辑团队认识老师的数量有限,可能遗漏部分法学教授,欢迎补充完善。我们特从学院官网摘录三位教授的个人简历以飨读者,以供共勉。
以下简介均摘自法学院官网。
王轶教授
法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2014年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1972年6月生、蒙古族、河南南阳人
教育背景
2016年11月-2017年2月 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11年9月-2012年2月 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3年11月-2004年3月 柏林自由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6年9月-1999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民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3年7月 郑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
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理事
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暨南大学讲座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甘肃政法学院客座教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律顾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律顾问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合同监管评审委员会成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大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青岛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厦门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珠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哈尔滨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
荣誉奖励
2014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2012第六届吴玉章优秀教学奖
2012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1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011第二十五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2011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
2010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010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10北京市法学会优秀应用法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
20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A组最受学生欢迎奖
2009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
2009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9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08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
2007首届“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
2006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2005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法学科论文类)(《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2005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
2002北京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物权变动论》)
2001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
2001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998第七届吴玉章奖学金
1998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等
代表性成果
代表性著作:
2009《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001《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97《合同法新论?分则》(合著,第二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等
主要论文:
2016“民法总则之期间立法研究”,载《法学家》2016年第5期
2016“民法商法关系论”(合著,第一作者),载《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4期
2016“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立法建议”,载《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2期
2016“民法典的立法哲学”,载《光明日报》2016年3月2日第14版(理论周刊·学术)
2014“民法典的规范类型及其配置关系”,载《清华法学》2014年第6期
2014“物权债权区分论的五个理论维度”(合著,第一作者),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014“作为债之独立类型的法定补偿义务”,载《法学研究》2014年第2期
2013“论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2013“论民法诸项基本原则及其关系”,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3期
2012“合同当事人利益的类型化分析”(合著,第一作者),载《公民与法》2012年第10期
2012“论合同行为的一般生效条件”,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7期
2011“论中国民事立法中的‘中国元素’”,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4期
2011“从‘照着讲’到‘接着讲’”,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2期
2010“论侵权责任法中的损失分配制度”,载《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
2010“合同效力认定的若干问题”,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010“论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载《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
2010“强行性规范及其法律适用”,载《南都学坛》2010年第1期
2009“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008“论国家利益”(合著,第一作者),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007“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2007“物权法的任意性规范及其适用”,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5期
2007“论倡导性规范”,载《清华法学》2007年第1期
2006“论合同法上的任意性规范”,载《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5期
2006“物权保护制度的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2006“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
2006“对中国民法学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2005“物权变动中交易安全保护策略的立法选择”(合著,第一作者),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005“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一般规定立法化研究”,《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
2005“民法典的规范配置”,载《烟台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004“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 期
2004“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载《合同法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期
2003“论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载《月旦民商法杂志》2003年第2卷
2002“物权法的规范设计”,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
2002“论一物数卖”,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001“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2000“试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条件”(合著,第一作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3期
1999“论买卖合同中债务履行不能风险的分配”,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1997“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合著,第二作者),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5期
1997“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从》1997年第6卷
1996“期待权初探”,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4期
1995“代为清偿制度论纲”,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2期等
主要立法活动:
2008-2010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修订工作
2008-200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订工作
2001年至今,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2002-2005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1996-2000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1993-1995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代表性项目
2015《民法典编纂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10《民法规范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2008《民法学方法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2006《民法规范论:类型及其配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2000《规范分析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2000《物权变动立法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其它
2009年11月-12月 受聘于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讲授中国大陆民法总则
2008年1月-2月 受聘于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讲授中国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2002年9月-11月 受聘于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讲授中国民法
2001年8月-2005年8月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2001年8月被评定为副教授
1999年8月-2001年8月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刘艳红教授
刘艳红,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刑事法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法学》主编。兼任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刑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委员,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委员等。先后入选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政府“六大高峰人才”培养对象、第三届江苏省十大优秀青年法学家、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第八批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92年、1997年先后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为中南政法学院)法学院,分别获得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2004于武汉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于德国萨尔大学(Universit?t des Sa?rlandes)法学院担任访问学者。自1992年7月,先后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东南大学法学院。期间于2003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最高人民法院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各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近三十项。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共计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近100篇、中国法学会确定的16种法学核心期刊(CLSCI)7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50篇/次。出版学术专著《实质犯罪论》(2014)、《实质刑法观》(2009)、《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2009)、《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2008)、《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2002)、《罪名研究》(2000)等六部,主编《刑法学总论/各论》(2006)、《刑法学(上/下)》(2014)及参编著作十余部。
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司法部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十二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政府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首届“钱端升法学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政府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及三次获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重要奖励荣誉十余项,主编《刑法学总论/各论》获评江苏省学校精品教材,《刑法学(上/下)》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教材。
研究领域与特长为犯罪成立理论以及刑法解释论。长期以来,一直潜心致力于实质刑法学派确立与展开的体系化研究,从微观的个罪解释到中观的犯罪构成理论,及至宏观的实质刑法观,产生了一系列以实质刑法为个人学术特色与学术标签的理论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与社会效果。围绕实质刑法的核心命题,相继展开了“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实质刑法观”、“实质的刑法解释”、“实质的犯罪论”等实质刑法立场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同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通过致力于对刑法中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认为刑法中存在大量的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此应允许裁判者对之进行实质的解释,因而提倡实质的犯罪论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论;此外,在行政刑法、刑法方法论、刑事立法、交通犯罪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周光权教授
周光权,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教育背景
199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厅工作
2.1999年8月加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先后任讲师(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2006年)
3.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访问学者
4.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担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挂职)
5. 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挂职)
社会兼职
1.2008.3至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2008.3至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3.2015.1至今,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4.2014.5至今,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工作委员会委员
5.2012年9月至今,教育部特邀教育督导员(国家督学)
6.2010.11至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7.2012.5至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8.2013.12至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9.2009.6至今,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专家顾问
10. 2011.3至今,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智库专家
11.2011.5至今,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2.2013.6至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铁路检察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3.2014.6至今,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
14.2011.10至今,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15.2007.11至今,中国法学会法律咨询中心专家咨询委员
16.2007.1至今,北京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17.2007.12至今,北京大学廉洁社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研究领域
刑法学
奖励与荣誉
1.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
2.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03年)
4.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2003年)
5.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青年学术成就最高奖,2004年)
6.第一届“法鼎奖”(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银奖(2005年)
7.第九届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优秀导师(2006年)
8.司法部第二届优秀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
9.中国法学会“西湖杯”优秀刑法论文(2000~2005)二等奖(2006年)
10.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
11.首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奖,一等奖(2009)
12.首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0年)
13. 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11年)
14. 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4)
1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
学术成果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1部,主编或参编刑法学著作30余部。
主要学术论文:
(一)主要学术论文:
1.“抽象性问题及其意义:对刑法领域法治立场的初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1(2)
2.“违法性判断的基准与行为无价值论——兼论中国刑法学的立场定位”,《中国社会科学》2008(4)
3.“价值判断与中国刑法学知识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13(4)
4.“公众认同、诱导观念与确立忠诚——法治国家刑法基础观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学研究》1998(3)
5.“行为评价机制与犯罪成立——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扩展性思考”,《法学研究》2000(3)
6.“侵占罪疑难问题研究”,《法学研究》2002(3)
7.“结果假定发生与过失犯”,《法学研究》2005(2)
8.“论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法学研究》2010(6)
9.“刑法方法论的中国意义”,《法学研究》2013(1)
10.“‘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法学研究》2013(4)
11.“刑法解释方法位阶性的质疑”,《法学研究》2014(5)
12.“法条竞合的特别关系研究”,《中国法学》2010(3)
13.“量刑基准研究”,《中国法学》1999(5)
14.“刑法的公众认同”,《中国法学》2003(1)
15.“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要素”,《中国法学》2006(1)
16.“新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中国法学》2012(1)
17.On the General Public’s Recogni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China Legal Science(2004)
18.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illegality and the theory of anti-value act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ume 30 No.3 August(2009)
148.GuangQuan Zhou,Das Gesetzlichkeitsprinzip in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Praxis,Das Gesetzlinckeitsprinzip im Strafrecht,Mohr Siebeck (2013)
19.“中国刑法における单位犯罪に关する立法评価”,《名城法学》(日本名城大学法学会编),2003年3月(第52卷第4号)
20.“中国における犯罪论体系をめぐる论争と展开”,载《环境犯罪と证券犯罪》(西田典之主编),日本成文堂2009年版
21.“过失犯罪の中国课题”,载《日中刑事法论坛》,日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2009年版
22.“刑法司法解释的限度”,与陈兴良合著,《法学》1997(3)
23.“超越报应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与陈兴良合著,《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4.“困惑中的超越与超越中的困惑:从价值观角度与立法技术层面评价新刑法”, 与陈兴良合著,《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新刑法单位犯罪立法评说”,《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2)
26.“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讨:刑罚攀比及其抗制”,《法律科学》1998(4)
27.“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江海学刊》1999(6)
28.“过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学学报》1999(6)
29.“量刑情节冲突及其解决的争议问题研究”,《中外法学》1999(4)
30.“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4)
31.“罪刑法定原则的观念障碍与立法缺陷”,《学习与探索》2000(2)
32.“制度选择、规范信赖与秩序形成”,《刑事法评论》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刑事法解释”,《刑事法总论》,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34.“足够、合理而非确实充分:论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5.“危险个人的确立与劳动教养立法”,《法学》2001(5)
36.“犯罪加重构成基本问题研究”(与卢宇蓉合著),《法律科学》2001(5)
37.“刑法学知识传统中的‘人’”,《金陵法律评论》(南京师大学报特刊)2001年第1卷
38.“刑法主观主义中的知识客观性”,《中外法学》2002(1)
39.“正确对待口供”,与陈兴良合著,《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0.“刑法理论应在对抗、论争中求发展”,《法商研究》2003(3)
41.“行为无价值论的提倡”,《比较法研究》2003(5)
42.“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政法论坛》2003(6)
43.“犯罪构成与价值评价的关系”,《环球法律评论》2003(秋季号)
44.“刑法上的财产占有概念”(与李志强合著),《法律科学》2003(2)
45.“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融合”,《江苏社会科学》2003(2)
46.“特殊防卫权研究”,《刑事法评论》第1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7.“侵犯商业秘密疑难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48.“规范违反说的新展开”,《北大法律评论》第5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9.“刑罚进化论:从刑事政策角度的批判”,《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3)
50.“量刑规范化:可行性与难题”,《法律适用》2004(4)
51.“当代刑法理论发展的两个基本向度”,《江海学刊》2004(3)
52.“侵占罪认定中的关键问题”,《刑事司法指南》(总第1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3.“偷窃‘天价’科研试验品行为的定性”,《法学》2004(9)
54.“规范违反说视野中的刑罚理论”,《刑事法评论》(总第15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5.“论实质的作为义务”,《中外法学》2005(2)
56.“死刑的司法限制”,《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7.“论刑法学中的规范违反说”,《环球法律评论》2005(2)
58.“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法律科学》2005(1)
59.“必须坚持刑法客观主义”,《东吴法学》2005(春季卷)
60.“无声的中国刑法学”,《清华法治论衡》(第5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61.“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应以窝藏罪定性”,《人民检察》2005年7月(下半月刊)
62.“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江海学刊》2005(3)
63.“主张债权与财产犯罪的界限”,《中国案例指导》(第1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4.“诈骗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5.“论放任”,《政法论坛》2005(5)
66.“从无占有意思者手中夺取财物的定性”,《法学》2005(9)
67.“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政法论坛》2006(2)
68.“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辨析”,《检察日报》,2006-4-12(3)
69.“贪污罪和侵占罪的界限”,《江海学刊》2006(5)
70.“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4)
71.“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政法论坛》2006(5)
72.“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情境’判断”,《法学》2006(12)
73.“论社会整合与刑事政策”,《法学杂志》2007(1)
74.“论主要罪过”,《现代法学》2007(2)
75.“徇私枉法罪研究”,《人民检察》2007(12)
76.“社会转型时期职务犯罪预防的新课题”,《政治与法律》2007(5)
77.“违法性判断的独立性”,《中外法学》2007(6)
78.“论刑法目的的相对性”,《环球法律评论》2008(1)
79.“析多个行为的犯罪竞合”,《人民检察》2008(7)
80.“共犯论的特殊问题研究”,《刑事司法指南》2008年第3集(总第35集)
81.“关于正犯的三个主要问题”,《刑法学研究》(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2.“论商业受贿犯罪的既遂”,《中国检察官》2009(2)
83.“检察长列席抗诉案件审委会理论与实践”(与项明合著),《人民检察》2009(5)
84.“明知与刑事推定”,《现代法学》2009(2)
85.“死者的占有与犯罪界限”,《法学杂志》2009(4)
86.“陈某挪用公款案研讨”,《刑事法判解》(第10卷),陈兴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7.“刑法修改的规模定位与制度设计”,《法学》1997(1)
88.“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缺陷:实务考察”,《现代法学》2009(6)
89.“论正犯的观念”,《人民检察》2010(7)
90.“犯罪论体系在中国的论争与发展”,《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
91.“量刑程序改革的实体法支撑”,《法学家》2010(2)
92.“结果回避义务研究”,《中外法学》2010(6)
93.“造意不为首”,《人民检察》2010(23)
94.“论常识主义刑法观”,《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1)
95.“犯罪论体系对刑事司法的积极意义”,《人民检察》2011(3)
96.“区分不能犯和未遂犯的三个角度”,《清华法学》2011(4)
97.“渎职犯罪疑难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11(19)
98.“行为无价值论的法益观”,《中外法学》2011(5)
99.“客观归责论的方法论意义”,《中外法学》2012(2)
100.“论禁止重复评价”,《人民检察》2012(9)
101.“协助抓捕同案犯型立功的认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4)
102.“论身份犯的竞合”,《政法论坛》2012(5)
103.“论量刑上的禁止不利评价原则”,《政治与法律》2013(1)
104.“刑法客观主义与非法证据排除”,《人民检察》2013(1)
105.“刑事案例指导制度:难题与前景”,《中外法学》2013(3)
106.“检察案例指导制度:透视与建议”,《人民检察》2013(16)
107.“为惩治网络犯罪等提供法律尺度”,《人民日报》2013-9-11(4)
108.“客观归责方法论的中国实践”,《法学家》2013(6)
109.“从法益保护角度理解携带凶器盗窃”,《人民检察》2014(6)
110.“客观归责与过失犯论”,《政治与法律》2014(5)
111.“判决充分说理与刑事指导案例制度”,《法律适用》2014(6)
112.“经济犯罪审查起诉的方法论”,《刑事司法指南》2014年第2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113.“非法倒卖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研究”,《法学论坛》2014(5)
114.“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中外法学》2014(5)
115.“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中国法律评论》2014(3)
116.“《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若干争议问题”,《法学杂志》2015(5)
117.“行为无价值论与主观要素”,《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1)
118.“体系解释方法与犯罪认定”,《刑事司法指南》2014(3)
119.“行为无价值论与客观归责”,《清华法学》2015(1)
120.“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关系”,《政治与法律》2015(1)
121.“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南京师大学报》2015(1)
122.“行为无价值论与未遂犯”,《政法论坛》2015(2)
123.“行为无价值论与犯罪事实支配说”,《法学》2015(4)
(二)专著:11部
1.《注意义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法定刑研究:罪刑均衡的建构与实现》,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4.《刑法各论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刑法总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刑法各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2版
8.《刑法学的向度》,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2版
9.《犯罪论体系的改造》,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0.《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11.《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附详细名单
欢迎在留言处向自己的导师祝贺,欢迎完善遗漏的法学教授。